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腹主动脉瘤筛查线上课程开课啦 [复制链接]

1#

来自Franziskus医院血管研究中心的GiovanniTorsello教授团队从pELVIS注册表中收集了大样本量的数据,来观察主动脉腔内修复伴髂动脉分支设备在真实世界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莱比锡血管介入治疗大会(LINC)上,GiovanniTorsello教授代表团队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pELVIS注册研究研究者们从最大国际性注册研究——pELVIS中,明确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中髂动脉分支设备的应用情况。本研究共纳入来自欧洲9个医疗中心,从年1月~年4月接受治疗的名患者,共使用了例髂动脉分支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pELVIS注册表不仅纳入了现有文献中最大的患者群体,而且随访周期长达10年之久。同时,也纳入了具有挑战性形态的髂血管治疗(CIA、EIA、IIA)的病例。患者还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桥接支架。

研究结果手术安全性方面,对注册表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0天发病率为8.8%,30天死亡率为0.5%,随访期间总的死亡率为13.7%,随访中IBD相关死亡率为1.0%(表1)。

那么,使用IBDs是否真的有效?从表2中可以看到,术后动脉瘤直径明显降低。随访过程中,Ⅰ型内漏发生率为4.8%,而IBD相关的Ⅰ型内漏发生率仅为2.1%(表3)。另外,从图1中可以看到,在超过60个月的随访过程中,髂动脉一期通畅率为93.4%。

表1.手术安全性表2.术后动脉瘤直径表3.Ⅰ型EL发生率图1.髂动脉一期通畅率对例植入IBDs的患者进行危险因素分析,发现其中例(34.6%)是由于下腹部动脉瘤所致。对球囊扩张式和自膨式支架进行对比,一期通畅率或再干预方面两者没有明显差异(图2)。

操作中,对于孤立性CIA患者,可以仅用IBD治疗(N=91),也可以使用主动脉分支设备(N=)。从图3中,可见生存率和无动脉瘤相关死亡没有差异。无闭塞、Ⅲ型EL或再干预发生率方面同样相似(图4)。

综上建议:IBD可单独用于符合特定解剖学标准的孤立性CIAs的管理。图2.左图为一期通畅率对比,右图为无再干预对比图3.左图为生存率对比,右图为无动脉瘤相关死亡对比

图4.A图:无IBD闭塞;B图:无目标IIA闭塞;

C图:无Ⅰ/Ⅲ型内漏及IBD闭塞;D图:无全因再干预

总 结

使用IBD治疗主髂动脉瘤安全、可行,而且与开放手术相比创伤小。另外,这是一项持久性的修复术。对于解剖结构不利难以进行开腹手术(hostileabdomen)的患者以及当远端缝合需要腔内植入物时,建议使用IBD。

本篇文章经主办方授权发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