髂动脉狭窄治疗专科医院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世界卒中日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 [复制链接]

1#
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根据脑梗的发病情况,血管内介入治疗可分为急性期和非急性期治疗,其中急性期脑梗患者符合条件的宜选血管内介入治疗。

脑动脉闭塞后脑组织细胞很快会发生坏死,是不可逆、不能修复的,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尽快开通已闭塞的血管来恢复缺血脑组织的血流。当前药物治疗总体血管再通率不足一半,对脑大血管闭塞患者再通率更低,仅为13%~18%,脑梗死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仍很高。

血管内介入的方法将动脉内的血栓取出或机械通开,能够使符合条件的患者血管再通率提高到80%以上,使患者达到良好功能结局的几率增加了45%,达到最佳功能结局的几率增加了67%,大大提高了脑梗的救治成功率,减少致残率,大大减轻家庭、社会负担。

但是,取栓或机械开通是有条件的,通常需要在发病后6小时以内开始取栓治疗,少数患者可以延长到24小时内。

也就是说,脑梗死的取栓治疗只适合发病特别早期的一些患者,急性期脑梗患者符合条件时都不应错过脑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急性期血管内治疗技术手段主要包括机械取栓(单侧支架取栓、单侧抽吸取栓或者两者联合),血管球囊成形、支架置入,动脉溶栓等等。

脑动脉狭窄加重发生闭塞,狭窄部位脑动脉管壁上的斑块,脱落随血流到远端致血管堵塞是脑梗的重要原因。因此,解除脑动脉狭窄特别是高危狭窄是防治脑梗的重要手段。将支架置入狭窄部位可以迅速有效地解除狭窄,稳定狭窄部位的斑块,修复血管壁的内膜,是目前预防脑梗及其他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方法。其中主要有以下两种手段:

哪两种手段呢?

支架置入术

——将把带气囊的导管导入到血管狭窄处进行前扩张,然后导入特制的金属支架置入到血管狭窄处释放,从而达到顺行性血流再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

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

——单纯利用带气囊的导管导入到血管狭窄处进行扩张,达到血管扩张成形,从而达到顺行性血流再建目的一种治疗方法。根据血管狭窄的部位不一样,可以进行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颅内动脉狭窄的球囊扩张成形及支架置入手术。

颈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与外科开刀(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手术并发症低等特点,可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术病人所受的痛苦及住院天数均较少,预防卒中之效果较好。目前认为症状性血管狭窄(TIA、轻度或非致残性脑梗死),狭窄程度≥50%;无症状性血管狭窄,狭窄程度≥70%;或者症状性血管狭窄程度50%,无症状性血管狭窄程度70%,但有证据表明狭窄处有明显不稳定斑块,或6个月内狭窄程度增加超过15%等的患者可以考虑行颈动脉支架置入治疗。

椎基底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手术方法基本与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类似。椎基底动脉狭窄一般优先考虑严格药物治疗,如果症状性椎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75%的患者,若药物治疗无效,可考虑血管介入治疗。同样药物治疗无效的症状性锁骨下动脉重度狭窄(70%-99%)也可以考虑支架置入治疗。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也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重要原因之一,亚裔人群中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患者占30%~50%。血管内介入治疗也是症状性ICAS的治疗手段之一。那么什么样的患者适合行颅内血管内治疗呢?一般来说,症状性ICAS狭窄率≥70%,强化药物治疗无效或脑侧支循环代偿不良,责任血管供血区存在低灌注的患者,是血管内治疗的适应证。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有球囊血管成形术、球囊扩张式支架置入术、自膨式支架置入术。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方直播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