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由于病变部位的静脉存在明显且不可避免的弹性回缩及痉挛;而且单纯的球囊扩张术并不能改善来自于静脉外部的压迫因素,因此对于这类病变依然应该常规进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
——摘自文章章节
在过去的二十年中,球囊扩张成形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治疗由于髂静脉阻塞而导致的慢性静脉功能不全(CVI)。通过很多回顾性及前瞻性试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已经被证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并且已经逐步开始取代开放手术,作为一种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Raju教授等人先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中的病理作用,进行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良好治疗效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大约75%的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的患者采用球囊扩张及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67%的患者在随访的2.5年之内溃疡得以愈合。为了详细了解这些患者及病变的特征,本研究分析了在髂静脉支架植入术前使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这些病变的获益情况。
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非血栓性髂静脉受压病变之前对髂静脉狭窄区域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术的有效性。
研究方法
回顾性分析年2月至年7月所有通过静脉造影接受球囊扩张成形及髂静脉支架植入术的患者。所有纳入研究的患者均在静脉造影或球囊扩张成形术前连续3个月进行保守治疗。如果在血管内超声(IVUS)检查中观察到血管横截面积或直径减小超过50%,则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狭窄静脉区域,球囊尺寸等同于远端正常非受压静脉段(范围,10*40mm至16*60mm)。使用血管内超声(IVUS)测量球囊扩张成形术前后的髂股静脉狭窄面积。
研究结果
年2月至年7月,共有例患者行静脉造影及球囊扩张术,其中名患者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研究人群的平均年龄为64.88岁(范围21-99岁;[SD],14.57),有名女性和名男性患者。在进行球囊扩张成形治疗之前,平均横截面狭窄面积为67.97m㎡(范围,6-m㎡;SD,34.87)。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平均狭窄面积增加至78.80m㎡(范围,6-m㎡;SD,44.50;P.)。目标狭窄区域分为三类:A组:增加(静脉成形术前基线的10%);B组:减少(静脉成形术前基线的10%),C组,无区域变化(基线的±10%)。在条肢体(占48.9%)中,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狭窄区域面积得到改善(平均值36.99%),球囊扩张成型术前平均面积为60.81m㎡(标准差,32.80m㎡),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平均值为96.52m㎡(标准差,49.85m㎡)。在条肢体(占28.8%)中,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狭窄区域面积减少(平均28.90%),球囊扩张成型术前面积为76.43m㎡(标准差,38.80m㎡),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平均值为53.22m㎡(标准差,26.61m㎡)。有名患者(占22.2%)在球囊扩张成形术治疗前后具有相同的狭窄区域面积。与右侧病变相比,左侧病变的狭窄面积改善更加明显(分别为51.3%和46.2%;P=.)。研究并没有观察到狭窄面积变化与年龄,临床症状表现,病因学,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C2-C6),性别、靶向病变的位置等因素有显著相关性。
研究结论
我们的数据显示,非血栓性髂静脉狭窄病变给予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反应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左侧髂静脉受压病变,球囊扩张成形术后狭窄面积的改善会更加明显。然而,由于病变部位的静脉存在明显且不可避免的弹性回缩及痉挛;而且单纯的球囊扩张术并不能改善来自于静脉外部的压迫因素,因此对于这类病变依然应该常规进行髂静脉支架置入术治疗。
表1
彩蛋时刻
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