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医院心内科王楠主任团队顺利完成一例罕见四叶瓣复杂TAVR手术。患者因胸闷、气短入院,经临床诊断为:四叶瓣式主动脉瓣畸形,主动脉瓣大量返流并重度狭窄,且主动脉多窦瘤,瓣膜植入难度大大增加。王楠主任带领多学科团队在术前进行缜密分析,不断优化完善手术策略,术中在多学科团队的密切配合下,手术圆满完成,患者术后血流动力学得到明显改善,无并发症的发生。
医院致力于让西北地区主动脉瓣疾病患者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此台主动脉瓣重度狭窄合并多窦瘤TAVR手术的顺利开展,不仅体现了术者高超的手术技艺和对TAVR术式的灵活应用,为患者的寿命及生活质量带来极大获益,同时也填补了这类复杂高危高难度心血管病治疗领域的空白。
术中剪影
患者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
主诉:间断胸闷、气短、腹胀1月,加重1天。
现病史:患者自诉1月前因上呼吸道感染后出现胸闷、气短、腹胀不适,伴有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1天前上述症状加重伴有夜间不能平卧,腹胀等不适,遂就诊于我院门诊,以“心力衰竭”收住入院,自发病以来,患者神志、精神欠佳,饮食、睡眠差,小便量少。
术前检查
超声提示:
主动脉瓣中大量返流并重度狭窄;二尖瓣中大量返流;
三尖瓣少量返流;中度肺动脉压增高;左室收缩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左心增大
主动脉瓣口峰值速度:4.8m/s
PGmax:92mmHg。
EF值:37%
CT检查:
主动脉根部:左心增大,心腔内无异常,心包见薄层积液,主动脉瓣形态失常,三个瓣膜缘见散在多发不规则低密度影,局部见斑点状及小片状钙化。左冠开口高度约15.4mm,右冠开口高度约22.6mm,右冠瓣叶长度超过冠脉开口下缘,建议术中球囊扩张进一步观察右冠情况,STJ高度约25.4mm、直径约27mm,升主动脉未见明显扩张,心脏角度约38°,左室稍大,左冠切线位:LAO20°CRA19°,右窦居中位:RAO0°CRA4°,左右重叠位:RAO21°CAU11°。
入路情况:主动脉弓降部角度偏小,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走行平直,可见少许钙化,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征象,双侧髂动脉-股动脉走行稍迂曲,可见少许钙化,管腔未见明显狭窄征象,右侧股动脉分叉偏高,约在股骨头中上1/3水平,可考虑分叉处下方股浅动脉为穿刺点,穿刺点处直径8mm。
手术策略
难点分析
①患者为四叶瓣式主动脉瓣畸形,瓣叶可见明显增厚、右无可见非钙化融合脊,综合预估存在人工瓣膜形变、瓣环撕裂及根部损伤风险;并且受瓣口限制及瓣叶钙化影响人工瓣膜移位风险较高、瓣膜锚定难度较大,存在瓣周漏及瓣中瓣风险;
②右冠开口高度约22.6mm,右冠瓣叶长度超过冠脉开口下缘,存在冠脉阻塞风险,建议术中通过球囊扩张进一步观察;
③患者主动脉右、左无交界均可见囊状造影剂充填,考虑主动脉多发窦瘤,对瓣膜精准释放增加了难度;
④主动脉弓降部角度偏小,术中操作需谨慎轻柔,以免造成主动脉血管夹层破裂;
制定策略
术者团队对病例进行多学科综合分析评估,拟经由右侧股动脉入路,使用22号球囊预扩,优选L26号VenusA-Valve瓣膜完成手术。使用VenusA-Plus可回收输送系统确保瓣膜的稳定释放及降低冠脉风险,瓣膜释放后结合造影和超声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术中影像
主动脉根部造影
22mm球囊预扩
定位胶囊腔
瓣膜释放至2/3时造影观察
瓣膜释放完毕
术后结果
术前术后压差变化明显,术后跨瓣压差仅6mmHg
在影像、超声的共同指引下,术者团队通过调整输送系统至最佳位置实现精准释放,术后跨瓣压差即刻改善,仅6mmHg。术中及术后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手术圆满完成。
专家简介
医院
王楠
心内科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
王楠,博士学位,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干部病房心内科科室主任,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华医学会高原医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询证预防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副总干事、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第一届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副秘书长、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介入心脏病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席委员、甘肃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常务委员、甘肃省老年医学学会慢病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主要从事心血管内科基础学科与心血管介入方面的研究。从事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20余年,擅长心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擅长冠心病介入、永久起搏器植入及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治疗,熟悉心血管疾病的超声诊断。主持、参与、完成重大科研项目10余项,获甘肃省卫生厅医学科技二等奖2项,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兰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SCI论文4篇,参与编写论著1本。